眶骨膜下脓肿
- 挂号科室:妇产科(老区)
- 发病部位:眼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周身不适 感染性发热 持续性咳嗽
一、症状:
1.全身不适,发热,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自觉头痛、不适、发烧、咳嗽、流涕或鼻塞等。眼部疼痛,眼睑红肿致使上睑下垂,睑裂变小,部分在眶缘处可能扪及波动的肿块。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突出于睑裂外。由于炎症波及眶内软组织尤其是相近的眼外肌,故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由蝶窦炎引起的骨膜下脓肿很少见,多为筛蝶窦联合感染时形成脓肿。因眶尖部骨膜与骨壁粘连紧密,不易在局部形成脓肿,但蝶窦炎引起较大脓肿且靠后时则影响视神经造成视力损害。可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盘水肿。穿刺液涂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并不高。
2.患者感冒、发烧、头昏、鼻塞、白细胞升高;眼睑结膜水肿、眼球前突、眶缘扪及波动肿块,应考虑眶骨膜下脓肿。但应与眶蜂窝织炎和眶脓肿相区别,故X线片、眼眶超声波和CT扫描检查很重要。
一、发病原因:
1.鼻窦炎是主要致病因素,骨膜下脓肿有时与感冒有关,因感冒可引起鼻窦炎。成人骨膜下脓肿与筛窦、上颌窦和额窦有关。致病菌常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厌氧菌等。
2.症使窦腔阻塞,细菌增生繁殖,氧张力下降,厌氧菌群生长。细菌和炎性产物通过眼眶和窦之间薄弱骨板直接弥散到眶骨膜下,因骨膜在眶缘、眶尖和眶上、下裂附着较紧,而与眶壁附着疏松,脓液容易将骨膜掀起而形成脓肿。因额窦5~7岁才会出现,到青春期时才发育完全;10岁以内的骨膜下脓肿多来自筛窦和上颌窦。
引起的病因较多,为防止该病的发生,应及早治疗各种原发化脓病源。颜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不要挤压,否则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在部分乡村,有些患者常自用中药外敷,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严重损害视力,甚至出现严重的后并症,应引以为戒。
患者除有全身症状外,眼部见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结膜水肿,可伴视力下降。有些可在眶缘触及软性肿物。
1.眶蜂窝织炎:在临床与骨膜下脓肿相似。有人认为蜂窝织炎是鼻窦炎症向眶内蔓延的最后阶段,炎症先经骨膜下脓肿阶段,骨膜的保护作用失败后,在蔓延向眶内软组织;也有人认为蜂窝织炎处理不彻底可形成眶内脓肿或骨膜下脓肿。但两者在临床病理过程不是截然分别的,骨膜下脓肿可伴有软组织的炎症。因此,临床表现有共同点。主要鉴别是否有脓肿存在,需经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检查更有确诊价值。
2.黏液囊肿(mucocele):是由于鼻窦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阻塞鼻窦引流口,使黏膜分泌物聚集,形成囊肿。以额窦最多见,其次为筛窦、上颌窦、蝶窦最少。由于囊肿长期压迫眶壁,骨质吸收,囊肿累及眶内而出现眼球突出,移位,眶缘可触及软性肿物。囊肿压迫眼球而产生屈光不正性视力减退。继发感染时,可形成黏液脓肿。黏液囊肿临床缺乏急性炎症表现。影像检查黏液囊肿X线表现鼻窦密度增高,窦腔膨大,骨间隔消失与骨膜下脓肿不易鉴别。超声显示眶内侧无回声区边界清,后界回声超出眼眶。透声强,压迫变形。CT发现鼻窦内密度增高,窦腔扩大,眶骨壁消失,高密度病变侵及眼眶,边界清楚,眶内正常结构移位。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囊壁环形强化,而内密度不被增强。MRI病变在T1WI为中信号,T2WI为高信号。穿刺液为黏液,在伴有感染时可见中性核白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囊壁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为呼吸道黏膜上皮。
平时注意生活饮食,注意平常的生活,不要吃过于辛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