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松毛虫病骨关节病(松毛虫病骨与关节异常)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关节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瘙痒 疼痛 关节痛 白细胞增多
  松毛虫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疾病。它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树毛虫,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天,会发生局部皮炎和关节肿痛,轻者一般在数天内痊愈,重者可持续数年,并发生永久性的骨和关节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以手腕部和足部等暴露部位最为常见。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瘙痒 疼痛 关节痛 白细胞增多

一、症状

以局部肿痛显著为特征,偶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一般无全身症状。

1.急性期 发病后1个月以内。接触松毛虫数小时或数天后,局部出现皮炎症状,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瘙痒、肿痛、发亮或出现小水泡,一般数天内痊愈。病情严重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皮肤呈紫红色,伴有剧烈针刺样跳痛,尤以夜间为重。有时关节内有少量渗液。

2.亚急性期 发病后1~6个月。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但逐渐变硬。骨关节病变发生在局部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可有关节功能障碍。

3.慢性期 发病半年以后,常持续2~3年以上。关节周围软组织仍肿胀,但以发硬为主。疼痛有所缓解,但可间歇发作。

二、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体征及X射线表现,较易诊断。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但发病与接触松毛虫有密切关系,好发季节在每年6~7月和10~11月,与松树毛虫一年两代成虫生活史的规律一致。发病部位多属身体的暴露部位,全部病例均以局部症状为主,因而一般认为致病原因是人体接触松毛虫胸节的毒毛及受毒腺细胞中的毒素污染所致。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目前有三种推论:①中毒,松毛虫毛毒刺刺入人体皮肤,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毒血症和关节周围组织反应;②变态反应;③感染。本病的病理材料较少,尚无确切结论。根据少量局部病灶切除后所作的病理材料观察,关节滑膜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并有活跃的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灶性类骨形成。骨端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和增生,关节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强直和骨性强直,而关节液涂片和坏死组织培养均未发现细菌。其病理改变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提示本病的发病原理与变态反应有关。

一、预防

预防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松毛虫及其污染物;治疗在接触松毛虫后应立即用肥皂水、草木灰水清洗,或涂以淡氨水,用抗过敏药物,并保持患肢休息。

向群众宣传有关知识,使他们懂得本病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虫尸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局部表现。松毛虫身上的毒毛及毒腺细胞中的毒素与皮肤接触或进入人体内,即可引起过敏类免疫性炎症反应侵犯皮肤和骨骼,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终身残废。因此,提倡高发区群众在劳动或外出时应穿长袖衣服或长裤,避免皮肤裸露,接触松毛虫,一旦接触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或涂以氨水,不但可以预防发病,而且可以中和毒素、减轻疼痛。

1.关节结核 起病隐袭,好侵犯大关节,局部无红肿。

2.类风湿关节炎 起病为隐袭性,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晨僵。

3.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期骨质破坏广泛,边缘不规则,并有死骨形成,伴有骨膜增生,形成包壳,并有严重的全身症状。慢性期骨质增生硬化明显,有死骨或骨瘘孔,无伴硬化边的小环状透光影。

一、适宜食物

多饮水。饮食要均衡,富有营养,宜进含蛋白质高、维生素丰富的半流质饮食。

二、不适宜食物

忌辛凉之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肘关节强直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