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持续性交接处反复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接性反复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 挂号科室:中医内科(新区)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见儿童及年轻人
  • 典型症状:频发房性早搏 心动过速
  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ermanent junctional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PJRT)又名持续性交接性反复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接性心动过速,属无休止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典型症状:频发房性早搏 心动过速

一、症状

1.发病年龄早 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有报告自胎儿期即出现心动过速,也有成年以后(64岁)才明确诊断者,由于发病早,所以PJRT多见于儿童并可持续到成年。

2.心动过速持续不断呈顽固性无休止性反复发作,药物通常难以控制,发作可长达数月,林治湖报告的5例中,有1例持续发作,长达8个月,心率在130~240次/min,Balaji报告1例发作长达18个月。

二、诊断

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下述条件可帮助诊断:

1.心动过速呈持续性反复发作,药物难以控制。

2.体表心电图表现1∶1房室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R-P->P--R。PⅡ、PⅢ、PaVF倒置。

3.心内电生理标测,希氏束A波晚于最先激动的逆传A波,最早的VA间期>110ms。

4.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刺激心室,可提早夺获心房,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多在冠状窦口,并且心房逆传激动顺序不变。

5.心室程序刺激时VA间期呈递减性传导,延长>50ms。

6.发作前并无AH间期(P-R间期)延长。

7.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能根治。

一、发病原因

目前报告的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但一些患者可因心动过速长时间地反复发作而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心肌病、心脏扩大。

二、发病机制

现经解剖与电生理、外科手术与射频消融均已证实PJRT为后间隔附近的慢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本病与器质性心脏病无明确关系,常在体力活动、精神劳累、紧张之后突然发作,只要持续时间不长,心率<200次/min,一般不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适当用药能控制其发作。

2.如PJRT持续、顽固性发作,易造成严重血流动力学影响,并发心律失常心肌病,应积极予射频消融术治疗以彻底根治。

3.在射频消融治疗时,仔细地标测、准确地寻找逆传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4.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较少本病的复发。

5.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咖啡;食宜清淡。

PJRT是属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类型。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具有1∶1房室传导,R-P-/P--P>1,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有上述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的还有以下几类,应予以鉴别。

1.房性心动过速 常显示自律性增高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心室程序刺激一般不能诱发或终止。心动过速与房室结传导延迟或阻滞无关。使用维拉帕米、ATP或压迫颈动脉窦引起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房性心动过速可不受影响。这些特点与PJRT不同。

2.Ebstein畸形合并附加旁路 Ebstein畸形合并附加旁路导致的心动过速,几乎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长室房传导时间与旁路附近心室延迟传导。加上旁路本身激动心房延迟有关。应与长R-P-合并右束支阻滞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超声检查即可对Ebstein畸形确诊。

3.隐匿性旁路伴长室房传导时间 必须排除心室肌或心房内传导延迟。才能确定长R-P-系逆向旁路纤维缓慢延迟传导所致。心室刺激时,心房端偏心激动,有助其与间隔部位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4.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常与PJRT相似。两者鉴别:①心动过速时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心室刺激不能逆传至心房,因此时希氏束尚处于不应期。PJRT则与之相反。②当希氏束以下部位发生阻滞时,此型心动过速常不受影响。

5.心房扑动 在体表心电图上,当心房扑动呈2∶1下传时,有时很难与长R-P-心动过速相鉴别。心内电生理则可清楚地显示2∶1下传的特点,而PJRT则呈1∶1室房传导,两者较易鉴别。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

猝死,心肌病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