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结核性脊髓炎(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脊髓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盗汗 低烧 消瘦 脊髓的浸润 脊髓性间歇破行
  结核性脊髓炎(tuberculous myelitis)是由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肾、骨等)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或脊柱结核直接浸润而形成的脊髓损害,多同时累及脊膜,故也称之为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典型症状:盗汗 低烧 消瘦 脊髓的浸润 脊髓性间歇破行

结核性脊髓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

2.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

3.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4.当病变以脊膜、脊蛛网膜损害为主时,则以根痛为主要表现,并出现分散性、不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颇似脊髓蛛网膜炎。

5.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血沉增高。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可发现椎管通畅或部分阻塞。

二、诊断

根据有结核病史、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脊髓和(或)脊膜受损症状、特殊的脑脊液改变,X片及脊髓MRI图像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结核性脊髓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结核杆菌。结核菌通过血行或直接侵入而累及脊髓、脊膜和脊髓血管,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或结核球,致脊膜、脊蛛网膜炎及脊髓缺血。

二、发病机制

胸腰段脊髓受累较多见。以脊髓内受累为主者,可为髓内单发或多发的结核肉芽肿或结核球,严重者可伴空洞形成。以脊膜受累为主者,常有脊膜及神经根增厚。此外尚有结核性脊膜炎或血管炎而继发脊髓血管受压或阻塞造成的脊髓缺血,产生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脊髓炎预防

主要原则是增强体质,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结核性脊髓炎鉴别诊断

一、鉴别

但临床上仍需与脊髓蛛网膜炎及其他原因的亚急性脊髓炎相鉴别。

1、脊髓蛛网膜炎的症状常有起伏波动,脊柱X线片多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可轻度升高,但一般糖和氯化物均正常。

2、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的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脊髓炎极难鉴别,应借助病史和脊髓MRI予以鉴别。

结核性脊髓炎饮食保健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网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