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小儿假膜性口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幼儿可见
  • 典型症状:细菌感染 淋巴结肿大 小儿哭闹不安 拒食 口腔黏膜溃疡
  常以黏膜糜烂、溃疡伴假膜形成为其特征,是急性感染性口炎。发病急骤,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咽痛,哭闹,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典型症状:细菌感染 淋巴结肿大 小儿哭闹不安 拒食 口腔黏膜溃疡

一、症状:

发病急骤,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咽痛、哭闹、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各处,以舌、唇内、颊黏膜多见。初起为黏膜充血水肿,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散在、聚集后融和均可见到表面披有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但留下溢血的创面,不久又被假膜覆盖。

二、诊断:

葡萄球菌性口炎发病部位以牙龈为主,覆有暗白色苔膜,易被拭去,但不引起溃疡,口腔其他部位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全身症状轻微。涂片可见大量葡萄球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链球菌口炎呈弥漫性急性齿龈口炎,在口腔黏膜急性充血的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白苔膜,剥去假膜则留有出血糜烂面,不久又重新被假膜覆盖。全身症状明显,常并发有链球菌性咽炎。苔膜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发现链球菌,即可确诊。

肺炎球菌性口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好发于硬腭、口底、舌下及颊黏膜。在充血水肿黏膜上出现银灰色假膜,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苔膜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发现肺炎双球菌而确诊。

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边界清楚的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假膜,呈黄色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假膜不易被擦去,如用力擦去后,下方可见出血的创面。炎性口臭,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增高,体温升高。细菌培养可协助诊断。

一、病因:

在正常人口腔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各种细菌,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身体防御能力下降时,如感冒发热、感染、滥用抗生素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化疗和放疗等,口腔内细菌增殖活跃,毒力增强,菌群关系失调,就可发病。致病菌主要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二、发病机制:

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好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在临床上主要的特点是形成假膜,所以球菌性口炎又统称假膜性口炎。

1.注意口腔卫生。

2.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3.防止滥用抗生素。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应与病毒性口腔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易于鉴别。

病毒性口腔炎:发病常常和病毒(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等密切相关。

一、饮食:

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1.黄色、橙色水果和蔬菜都含维生素C。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苋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毛豆、豌豆苗、藕等;

2.野菜如马齿苋、野苋菜、蒲公英、制茶等;

3.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如鲜枣、红果、柚子、桔子、橙子、柠檬、草莓、柿子、芒果、猕猴桃、龙眼等,有的野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水果许多倍,如刺梨、石榴、金樱子等。

口腔溃疡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