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黑癣(黑糠疹,黑色小孢子菌病,掌黑色角质真菌病,掌黑癣)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年女性
  • 典型症状:全身皮肤散在黑痣 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表皮角化 鳞屑 斑疹
  黑癣(tinea 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 nigra 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 nigricans 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临床特点为无鳞屑性黑色斑。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即可诊断。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典型症状:全身皮肤散在黑痣 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表皮角化 鳞屑 斑疹

一、症状

多见于青年,亦可见于老年。女性好发,男女之比为1∶3。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蔓逊分枝孢子菌常见于颈部及胸部损害,而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常见于手掌损害。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

二、诊断

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蔓逊分枝孢子菌常见于颈部及胸部损害,而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常见于手掌损害。真菌培养: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室温下,蔓逊分枝孢子菌生长快,2~4天菌落呈半球形隆起,表面附有黑色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黑色。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

一、发病原因

致病真菌有两型,即威尔尼克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 werneckii),见于南北美洲及澳大利亚;另一型为蔓逊分枝孢子菌(c.mansonii),见于亚洲及非洲。

二、发病机制

浅部真菌在掌跖部侵入皮肤。初发损害为黑色或棕色斑,类似皮肤涂布硝酸银或墨汁后留下的色素沉着,表面不高起,一般无鳞屑,有时可有鳞屑或轻度角化,境界明显,缺乏自觉症状。

1、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的治疗,要尽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并对该类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托儿机构、集体生活的人员更应注意。

2、一些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应尽量避免滥用,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也应予以及时的治疗。

应与异物色素沉着、化学染料着色、Addison病的色素斑、黑痣等鉴别。真菌检查可以区别。

食疗法:

1、猪肝绿豆粥:猪肝100 克,绿豆30 克,大米200克,味精、食盐少许,先煮绿豆稍烂后加入米,最后再加猪肝、味精、食盐。益肝清热利湿。

2、糠粞饼:糠粞500克,红糖200克,用糠粞和水加糖做成团于或饼蒸熟。养心健脾,除湿,适用于湿脚气病。

3、栗子煨鸡:栗子250克,母鸡1只,料酒、酱油少许。将栗子去壳,一切为二,母鸡洗净切成块,加料酒、酱油煨蒸至熟烂。健脾补肾,适用于脚气病。

4、赤小豆红枣汤:赤小豆50克,花生米(带衣)50克,谷麦芽各50克,红枣10个,白糖少许。将赤小豆、花生米、谷麦芽、红枣加水煮汤至熟烂,再放糖少许。温肾健脾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兼有浮肿。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灰指甲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