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脑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多见
  • 典型症状:精神萎靡 高热不退 高热 惊厥 脑膜刺激征
  脑炎,具有广泛炎症的脑病。病因很多,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典型症状:精神萎靡 高热不退 高热 惊厥 脑膜刺激征

脑炎症状诊断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脑炎疾病病因

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为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蚊虫孳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肠道病毒包括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引起脑炎,且多见于夏季。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病变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以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片状髓鞘脱失为病理特点的炎性脱髓鞘病。可发生在全身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之后,这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与病毒性脑炎不同,其神经系统病变的产生不是因病毒的直接侵入和繁殖所致,而是通过免疫机制诱发。

脑炎预防

   1.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2)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3)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4)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据介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脑最有效的方式。目前主要应用的菌苗为死疫苗,全程接种2周后,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其中一定量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能中和进入人体的乙脑病毒,从而阻止乙脑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预防乙脑的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会传染乙脑,这是因为乙脑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使新生获得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保护。婴儿出生后,这种抗体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因此,婴儿出生八个月时就要开始接种乙脑疫苗。

由于乙脑主要经过蚊子吸食携带乙脑病毒幼猪的血后,再次叮咬易感人群而引起感染,为此日常生活要注意防蚊。

脑炎鉴别诊断

散发性脑炎需与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性癫痫和脑膜脑炎、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鉴别。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其主要症状如下:

 1.精神症状

本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

2.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

二、癫痫: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三、代谢性脑病

代谢性脑病是系统性疾病在脑的表现,由于血脑屏障发生障碍,脑组织受生化内环境的影响,发生代谢变化,导致脑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钙症及肝功能衰竭等。往往脑功能障碍显著,但病理形态变化不明显。提示本型脑病的性质主要是生化性障碍。

四、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短期内大量接触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代谢旺盛,葡萄糖和氧的消耗量大,易受毒物的干扰。脑病理变化可有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由大脑皮质向下扩展。大脑皮质如有广泛损害可出现脑萎缩。

五、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脑炎饮食保健

   1. 瓜藤芦根汤

取黄瓜藤30克,鲜芦根50克,糖12克。将黄瓜藤、鲜芦根加水煮20分钟,加糖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

2. 两根石膏汤

取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3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的患儿。

3. 菊花连翘汤

取菊花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

散发性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老年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森林脑炎,乙脑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