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老年人乳腺癌(老年人乳癌,老年人乳粟,老年乳腺癌)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乳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女性
  • 典型症状:乳房肿块 肝转移 肺部转移 乳房硬化 乳头发炎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典型症状:乳房肿块 肝转移 肺部转移 乳房硬化 乳头发炎

老年人乳腺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无痛性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约占就诊总数的80%以上,多为无痛性。但体胖妇女、乳腺肥大者,且肿瘤体积不大、质地较软者,一般检查极易遗漏,应取坐、卧等不同体位仔细检测。

乳腺的外上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约占36.1%,乳腺上方(外、中、内)大约占65.5%;其次为乳头、乳晕区和内上限;全乳腺、内侧及下方发病最低。

肿块大小不一,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偶见2个以上。

呈不规则的球形块或半球形或表面不平的结节状肿物,形似珊瑚石,边界不清楚,肿瘤与腺体有索状牵连,但是决不能说圆形、长圆形、形态较规整、质地中等者一定不是癌。临床有时亦可见癌瘤表面光整,境界比较清楚,似有包膜和一定的移动感者,难与良性肿瘤区别。

乳腺癌质地表现各异,多为实质性硬块,似石头硬或橡皮样韧感,亦有较软的囊性感者。临床见硬韧之肿块,长圆或不规则的索团块,诊为乳腺癌不难。但肥胖型乳腺,脂肪丰富,偶见癌瘤位于下方,触诊较软者,难与脂肪瘤鉴别。

癌瘤位于腺体实质内时,一般瘤体与乳腺组织一起移动,无包膜感。肿块越深在,活动度就越差。如肿瘤向深部浸及胸肌筋膜或肌肉,在肌肉收缩时肿物活动度受限或不能移动,当肿瘤继续向胸壁浸润,则癌瘤与胸壁完全固定不能推移,此为晚期表现。即使是早期癌瘤位于腺体实质内,与良性肿瘤相比其活动度也有显著差异,良性肿瘤双手检测,肿瘤在包膜内移动,此区别点很重要。

2.乳头与乳晕异

1)乳头回缩: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后未曾哺乳的妇女,乳头可以深陷,但可用手指牵出如常态,无固定现象。当癌瘤位于乳晕下方及其附近,浸及乳头大导管,逐渐加重其回缩和固定乳头常较健侧抬高,向下或偏斜,致两侧乳头高低不一。癌瘤深居乳腺内,侵犯较广,使大导管硬化、抽缩,造成乳头固定,是晚期乳癌的征象。乳腺急、慢性炎症亦可造成乳头回缩,详细询问病史是不难辨认的。

2)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破、结痂,伴灼痛,偶见乳头溢液,以致乳头改变,是乳头病的表现。

3)乳头溢液:乳腺癌伴有乳头溢液约占5%以上,其性质可为乳汁样、水样液、浆液性、血液性、血脓性等,这些是癌症局部发展不同程度的反应。临床仅有乳头溢液,扪不及肿块,多为导管内早期癌或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单见者少,多伴有乳腺肿块。

3.乳房轮廓及皮肤改变

正常乳房无论任何体位,均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这种轮廓一旦出现异常或缺损,则提示有肿瘤发生,提示肿瘤侵犯 皮肤的copper筋膜,有时为早期乳腺癌的表现。局限性隆起一般是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之一。

皮肤改变与癌瘤在乳腺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癌瘤小,部位深,皮肤多正常。癌瘤侵犯面积大,部位浅表,由于皮下浸润和牵拉皮肤,即使早期癌也可显示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称为“酒窝征”。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时,出现皮肤水肿形成橘皮样变,属晚期表现。癌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则在癌瘤周围形成小的癌灶,称为皮肤卫星结节,多数小结节成片状分布,形成铠甲状癌。进一步发展为晚期癌,皮肤完全固定或溃破。一侧乳腺上移,有可能是乳房上半部乳腺癌的体征之一。

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诊时感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但以乳晕周围及乳房下方较常见。肿瘤表面皮肤静脉曲张常见于增长迅速的肿瘤,单侧乳头回缩呈进行性变化者,乳腺癌时乳头常为拉向病变侧,乳头表皮糜烂及脱屑应排除乳头派杰氏病。

4.疼痛

约1/3以上的乳腺癌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针刺样痛,有的为患侧上臂和肩部牵拉样痛,伴沉重不适感。亦有少数患者因疼痛较剧而就诊。一般乳癌患者非到晚期,疼痛多不严重,不如乳腺增生的月经前疼痛。

5.隐性乳腺癌

少数病例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其乳腺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称为隐性乳腺癌。

6.远处转移

当肿瘤发生远外转移时,如肝、脑、骨、肺等出现相应症状。

1)肺转移:侵犯 气管可出现咳嗽、喘憋、胸闷,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发绀及胸痛等。

2)胸膜转移: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

3)骨转移:以胸、腰椎和骨盆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脊柱转移可由于脊髓受压引起截瘫。

4)肝转移:起初可觉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常见腹胀、腹痛、肝区疼痛、皮肤黄染等。

5)脑转移:常为多灶性,引起脑水肿致颅压增高,可见头痛、呕吐、视力下降、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昏迷。

7.乳腺癌转移的体征

经淋巴道转移,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韧,常固定;患侧锁骨内侧段的后面和上方也常触及肿大坚硬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直径多不超过1cm。若癌细胞阻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或腋静脉,则引起患侧手臂蜡白色水肿或青紫色水肿,偶见对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对侧乳房肿块、同侧颈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诊断

  针吸检查与临床体检,乳腺钼靶X射线摄影相结合,称之为乳腺癌联合诊断的最佳方案。因为乳腺癌各种检查方法如体格检查、各种摄像及针吸检查等都各具所长,但又有其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应将其适当组合,可以扬长避短。联合诊断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如有学者报道采用临床体检,液晶热图作为初筛,而后施行钼靶X线摄片及针吸检查,其术前诊断符合率可达92.6%,另有报道术前做钼靶X线摄片,据X线片上所显示的钙化区域用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发现那些临床尚未扪及肿块的病例。将联合诊断与单项诊断方法比较可以进一步证实前者的优势。国外有报道,单项针吸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0%;而将针吸与临床体检、X线检查相结合,则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可达99%,仅有1%的假阴性。因此公认的乳腺癌联合诊断的最佳方案为临床体检 乳腺钼靶X线摄片 细针刺细胞学检查,该方案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老年人乳腺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资料表明与下列因素较为密切。

1.月经

月经来潮小于13岁和(或)绝经年龄超过50岁者发病率较高。

2.婚育、哺乳

终身不婚或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和生育后未行哺乳者发病率较高。

3.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称之为家族遗传易感性。

4.乳腺本身疾患

有重要乳腺囊性增生病者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果一侧乳腺已患癌,它对于对侧乳腺来说更是高危因素。

5.既往用药

长期服用雌激素者发病率较高。有报道长期服用利舍平、甲基多巴、三环类止痛药等会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对乳腺有致癌的危险。

6.电离辐射

乳腺为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的组织,过多地暴露于射线者患癌机会较大。

7.体形

有资料表明50岁以后肥胖者患乳癌的机会增大。其实这不过是一种现象,仅可在目前作为多危险因素中分析的一项参考,究竟肥胖者中何物与乳癌发生相关并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系统很多,目前常用的为WHO分类系统,它把乳腺恶性肿瘤分为以下类型:

1.非浸润性肿瘤

1)导管内癌。

2)小叶原位癌。

2.浸润性肿瘤

1)浸润性导管癌。

2)浸润性导管癌伴明显的导管内癌成分。

3)浸润性小叶癌。

4)黏液癌。

5)髓样癌。

6)乳头状癌。

7)管状癌。

8)囊性腺样癌。

9)分泌性癌。

10)汗腺癌。

11)间变开成的癌:①鳞癌;②梭形细胞癌;③软骨或骨样肿瘤;④混合型。

12)其他。

3.乳头佩吉特病

4.非浸润性癌

癌瘤停留在乳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基底膜。如已见浸润,则列入浸润性癌。

小叶原位癌

小叶均匀性增大,结构存在,腺管、腺泡增多且增大,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圆型癌细胞团块,偶见肌上皮细胞,其外为基底膜。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稍大,胞质较丰富,胞核稍大,常较淡染,也可深染,无明显异型,可找到核分裂象,常需多取材、多切片、仔细观察以排除侵犯。有时见腺管和腺泡内为小空腔的腺管,因小管和细胞大小一致,不能推测来自管内癌在小乳管的扩展,也应归入小叶原位癌。

鉴别:①如果癌细胞团块生芽或突破基底膜,则为小叶浸润性癌。但常见者为小癌细胞呈单细胞条索或弥散;②其他管内癌沿乳腺导管蔓延到小叶者,常不累及小叶中全体管、泡,癌细胞大小不等,有明显异型,团块的大小常不一致,周围常有淋巴细胞浸润;③小叶原位癌与小叶增生不同之处为,小叶增生的细胞小,腺管、腺泡常有双层上皮细胞,无极性紊乱。

导管内癌

癌细胞的大小较一致,呈轻度到中度异型,排列可呈多种方式,彼此可以互相移行,有时在一肿瘤中,可见数种结构。常见的有以下类型:①实性管内癌:许多密集的乳管高度扩张,充满轻度异型、但无极性的癌细胞,可找见核分裂象。有时在癌细胞团块中央,见少量坏死癌细胞或小圆形空隙,不见侵犯到管外;②筛状管内癌:在一些密集高度扩张的乳管内,癌细胞呈筛状排列。癌细胞比基底细胞大,无极性,胞质淡嗜酸,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在癌细胞之间见一些圆孔,不见浸出管外,在癌巢中部也常见到癌瘤坏死。在以上两型中,如果癌细胞团块中央为大片坏死癌细胞,皆可称粉刺样的管内癌;③低乳头管内癌:许多乳管高度扩张、密集,衬复的癌细胞由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许多较规则的低乳头,一般无纤维脉管囊。癌细胞的胞质在管腔侧可有空泡,状似破裂,有时胞质丰富、嗜酸,且可有顶浆突起。

鉴别:①实性管内癌与实性乳头状瘤病的区别为,前者细胞有异型,核分裂象多,无极性。癌细胞巢的数目多,大小较一致,巢中常见片状癌细胞坏死,常伴有筛状管内癌或粉刺样管内癌;②筛状管内癌与腺样囊腺癌的区别为,后者的癌细胞为基底样细胞,胞质少,嗜碱,胞核无异型,在管内和围绕细胞巢皆有肌上皮细胞和黏多糖;③筛状管内癌与筛状乳头状瘤的区别为,后者的细胞巢少,大小不一,瘤细胞有极性,无细胞异型,无片状坏死;④低乳头管内癌与囊性增生病的大囊肿的区别为,囊性增生病的囊肿数目很少,其中乳头大小较一致,细胞常完整,无异型。

早期浸润性癌

乳腺癌从非浸润性的原位癌到浸润性癌,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需经过早期浸润阶段,它指癌组织开始突破基底膜,始向间质浸润的时期,既不同于原位癌,又不同于一般的浸润性癌。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早期浸润性小叶癌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2类。

早期浸润性小叶癌属小叶原位癌的早期浸润阶段。可见充满导管腔内的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尚未浸润至小叶范围以外。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一样,导管内癌的部分区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的范围较小,癌细胞巢仅像发芽样向间质内伸展,不形成广泛的浸润。

5.浸润性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叶内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及小叶范围向间质内浸润,称浸润性小叶癌。浸润后大多成为小细胞型硬癌或单纯癌,腺管状的小叶癌浸润间质后往往形成腺管样癌。经间质浸润的癌细胞常围绕导管,呈同心圆结构而形成靶样图像,此为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特征。

鉴别:小叶浸润癌与硬化性腺病的区别为,硬化性腺病大致保持小叶结构,上皮细胞无异型,无核分裂象,常见双层上皮细胞形成小管,上皮细胞常萎缩。而小叶浸润癌不但细胞有轻度异型,且呈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在部分区突破基底膜,向间质内浸润,部分尚可见明确的导管内癌成分。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1981)所指的浸润性导管癌的形态多种多样,实际包括了单纯癌、硬癌和没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单纯癌

为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80%以上,形态特点是癌组织中主质和间质的比例相当,其形态复杂、多样,癌细胞常排列成巢、索、腺样或片块状。当几种类型的乳腺癌混在一起,且又难以衡量以那一型为主时,也可诊断为单纯癌。

髓样癌

髓样癌较单纯癌少见。肿块体积较大,约3~9cm,质地较软,往往位于乳腺组织的深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边缘较整齐,倾向于膨胀生长。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常见出血、坏死。

镜检

癌的主质多、间质少,癌细胞体积大,呈卵圆形、圆形、多边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而呈空泡状,核仁清楚,分裂象多见,有时可见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癌细胞排列紧密,多呈片块状分布,有时可呈粗条索状、小巢状或弥漫性分布,有时会与恶性淋巴瘤混淆。许多髓样癌伴有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可见浆细胞,这表示机体对癌组织的免疫反应。

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比无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预后好。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5年生存率是83.23%,10年生存率是69.40%,无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5年生存率67.28%,10年生存率44.09%。

硬癌

纯粹的硬癌较少见,常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并存。WHO分类已将硬癌归入浸润性导管癌,不再另列硬癌一类。大体标本见肿块体积较小,边界不清。与周围乳腺组织呈放射状交界,质地硬,做切面时刀上有阻力感,肿瘤切面灰白色或带黄色,其间可见散在的黄白色条索,出血和坏死少见。

镜下见癌细胞呈多边形、立方形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间质内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的量多于主质,由致密的纤维组织组成,可有胶原变性,并可发生钙化、骨化。

鉴别:与浆细胞性乳腺炎鉴别,尤其在冷冻切片诊断时。此癌侵袭性强,易转移,恶性程度高。

黏液腺癌

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大体标本见肿瘤体积大、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切面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见间质内有丰富的黏液,将癌细胞分隔成小巢状。癌细胞呈圆形,多边形,轮廓不清,胞质内可含小空泡,核小而圆、深染,偏于细胞一侧,分裂象少。当黏液量多形成黏液湖时,癌细胞很少,成为漂浮在黏液湖中的小岛,有时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上皮成分,而且漂浮在黏液湖中的细胞往往因分泌衰竭而体积减小,胞质少、核深染,有时不易发现,尤其在冷冻切片中。对此癌有人又称胶冻样癌,即含有大量细胞外上皮性黏液的癌。

黏液腺癌生长缓慢,多为膨胀性生长,浸润性不强,转移晚,预后较好。如果是含有大量细胞内黏液的印戒细胞型的黏液腺癌预后极差。

由于该型乳腺癌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癌细胞量少,故在生化法测定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时,往往出现假阴性结果,而用免疫组化法对照,在癌细胞内可见明确的棕褐色的阳性颗粒。

乳头状癌

多发生于乳腺大导管,极少由管内乳头状瘤癌变而来。乳头状癌可单发或多发,大多生长缓慢,发生转移较晚,但在转移灶内往往可见到乳头。部分病例有乳头溢液,多为血性,如在溢液涂片内找到癌细胞,有助于诊断。

肉眼见肿瘤为棕红色结节,质脆,结节内有粉红色腐肉样或乳头状组织。

镜下见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乳头中央结缔组织稀少,有时乳头状结构相互吻合,而形成复杂的腺结构,或形成车轮状,甚至筛状结构,癌细胞内衬于结缔组织轴心的两旁,可为单层或复层,也可呈实质性增生。细胞大小,形状不一,极性乱,核深染,分裂象常见。根据乳头结构不同的方式,又可将乳头状癌分为长分支乳头状腺癌、短乳头型乳头状腺癌和融合型乳头状腺癌三型或分为乳头状型、网状型、筛状型和微囊型4型。

鉴别:对富于细胞的不典型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是困难的,尤其在快速诊断时,限于提供检查的组织少,并且质量低于石蜡的冷冻切片,更增加了困难,但即使在石蜡切片中,两者也难以区别,这主要是乳头状瘤的肿瘤细胞呈双层结构,肿瘤细胞排列整齐,无浸润性生长。乳头状癌的肿瘤细胞增生呈复层,极性丧失,且可见浸润性生长。其次是前者可见明显的结缔组织间质,乳头可融合成复杂的腺结构,但无筛状结构,有顶泌汗腺化生和邻近乳腺组织的硬化性乳腺病存在。后者有少量或无结缔组织间质,肿瘤细胞可增生成筛状结构,无顶泌汗腺化生,无邻近乳腺组织的硬化性乳腺病存在。

腺管样癌

此类型较罕见,发展慢,恶性程度低。肿瘤常为双侧性和多中心性。肿瘤体积较小,大多数小于1cm。

镜检:表现为高度分化的浸润性癌,癌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形成由单层细胞组成的腺管,腺管周围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或有玻璃样变性,要注意与硬化性乳腺病鉴别。腺管样癌可与其他类型的癌合并存在。

 腺样囊性癌

多发生于唾液腺,发生在乳腺十分罕见。在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内常可见到灶性的腺样囊性癌结构。此癌生长缓慢,腋下淋巴结较少转移,预后较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好。

巨检: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切面同其他类型的乳腺癌。

镜检:癌细胞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管腔结构,如管腔大小较一致,则成筛状。有时管腔不明显,形成纵横交叉的束或巢,也可呈片块状、管状结构,衬以单层或数层细胞。癌细胞较小,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少见,镜下图像与发生在唾液腺的肿瘤无法区别。

大汗腺癌

此癌少见,来自乳腺导管上皮。

镜检:形态特殊,癌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状,呈腺状或腺泡状结构,少数可形成乳头。纯粹的大汗腺癌少见,但在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内常可见到灶性的大汗腺癌。

腺癌

纯粹的腺癌少见,常混杂在单纯癌内。当癌实质一半以上表现为腺管结构时,可诊断为腺癌。

镜检:腺腔不规则,有单个的腺腔,但经常可见几个腺腔相连在一起。癌细胞可呈单层排列,但多数呈复层。细胞异型明显,分裂象易见。

湿疹样癌

又名佩吉特病。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头及乳晕皮肤的湿疹样改变。

镜检:在乳头及乳晕表皮内见派杰细胞,该细胞体积大,比同层表皮细胞大2~3倍,圆形、卵圆形,细胞境界清楚,胞质丰富。浅染或透亮,核大而圆,染色较浅,染色质颗粒细,其间有染色质凝块,分裂象易见,核仁清楚,部分细胞质内可见色素颗粒。派杰细胞呈巢状,腺样或散在分布于表皮内,主要分布于表皮底层,也可占据表皮全层。与佩吉特病并存的乳腺癌主要为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和髓样癌等。佩吉特病的生存率较一般乳腺癌高。

鳞状细胞癌

真正的鳞癌罕见,它是在导管上皮鳞状化生的基础上发生的,恶性程度高。形态特征同发生在其他部位的鳞癌。如果癌组织大部分为鳞癌,仅小部分为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也可诊断为鳞癌。

6.其他少见的乳腺癌

分泌型(幼年性)癌:多见于儿童。

镜检:其特点是含有腺或管腔结构,癌细胞染色浅,有显著的分泌活动,在胞质和腺腔内有PAS阳性物质。

富脂质癌:富脂质癌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灶的形态有时可类似组织细胞增生。

镜检:癌细胞排列成片状和条索状,胞质丰富,透明或泡沫状,脂肪染色强阳性。超微结构研究也证明胞质内脂质为分泌产物,而不是变性,可见许多脂质空泡。有些脂质空泡较大,致使细胞核推向一侧。

类癌:乳腺类癌少见,形态同发生在乳腺各部位的类癌,用嗜银染色可见胞质内有嗜弱蛋白银的颗粒,肿瘤细胞分泌有银色胺,但由于分泌量不多,又受正常肝组织的破坏,故只有当肿瘤巨大而肝脏有转移时,才出现类癌综合征,潮红、腹泻、支气管和肺动脉痉挛等症状。

黏液表皮样癌:形态同唾液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罕见。由分泌黏液的腺上皮细胞、表皮细胞和中间型细胞组成,其恶性程度因组成细胞所占的比例而异。

未分化癌:为分化差的乳腺癌,癌细胞弥漫成片,巢状结构不明显,需要与淋巴瘤鉴别,仔细观察时隐约可见癌细胞呈腺癌的特点。

炎性乳腺癌:罕见。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的基本症状,很多被误诊为乳腺炎。

镜检:无通常所指的炎症的组织学依据,如炎症细胞浸润等。部分病例可见皮肤淋巴管扩张及癌检形成,此类型发展迅速,预后差。有时患者初诊时,就已有远地转移。因其本质非炎症性,所以称急性乳腺癌较为合适。

老年人乳腺癌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努力查明癌症的病因,减少或消除暴露于致癌物,针对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采取措施。由于其病因复杂,故一级预防尚处在探索阶段。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也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的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1)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成分中脂肪的比例逐步增加,如20世纪60~70年代,脂肪摄入量达到占总热量的35%~40%。脂肪高脂饮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尽管尚未最终定论,但国外专家已经主张逐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与食谱。如美国曾禁止出售带脂肪层的肉类,并宣传鼓励人们减少脂肪摄入量,使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控制在25%左右。

2)健康保健宣传

对乳腺癌来讲,减肥、保持理想体型,绝经后少用含雌激素类的药物治疗更年期症状,少饮酒,多参加体育锻炼、社会活动,避免或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等,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

2.二级预防

是指乳腺癌的良性病变,乳腺癌的临床前期和原位癌的防治,包括筛查和早期发现计划在癌症发展的早期识别病例,从而增大治愈的机会。

1)乳腺癌普查(筛查)的原则,1980年美国抗癌协会提议如下

①大于20岁妇女,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

②20~40岁妇女,每3年接受医生1次检查。

③大于40岁妇女,每年接受医生检查1次。

④30~35岁妇女,要有1次乳房造影(X线片)作为以后检查对照的依据。

⑤小于50岁妇女,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行乳房造影,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个人史的,应咨询医生乳房造影的频度。

⑥大于60岁妇女,每年乳房造影1次。

2)乳腺癌的普查方法

普查方法一般采用乳腺X线摄影,特殊情况采用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①X线摄影的适宜年龄和间隔有不同看法,总的看来是年轻妇女乳腺组织处于敏感期,不适宜做X线摄影,绝经后妇女可间隔2~3年检查1次。

②乳腺穿刺的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迅速准确,尤其对有肿块或结节性病变难以定性时穿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乳房X线摄影后,对有选择性病例的进一步检查,其选择指征为:

A.对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

B.对乳腺组织增生程度的测定。

C.对可移乳腺肿瘤病例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

D.进行乳腺组织或乳腺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测定。

③乳腺冷光投照仪筛查最近也显示出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3)乳房自我检查

A.对人体无损伤。

B.经济方便。

C.不需要专业人员参加检查。

D.自检确定能发生较早期的乳腺癌,自检发现的乳腺癌瘤块体积小,淋巴结转移率低。如FOSTER等报道在自检组中,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75%,非自检者为57%,自检组5年生存率为76.17%,非自检组为60.9%。

如果发现乳腺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呈持续性存在,应去医生那里咨询、检查。

望诊:在穿衣镜前观察乳房的外形,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房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皮肤回缩、橘皮样改变、隆起、水肿等。体位有3种:①坐直双手掐腰,使胸大肌收缩;②坐直双臂向上伸直;③站立双臂向两侧伸直,向前弯腰,上身下弯与双腿呈90?,乳房自然下垂。

触诊:检查乳房是否有肿块,硬结,腋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等,可平躺在床上,被检者手臂上伸,被检测肩部用枕头稍垫高,用对侧手指的扁平部触摸乳房及腋窝淋巴结。乳房检查时关键是手指并拢伸开,手掌手指呈一平面触摸乳房,而不能用手指抓捏。

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自我检查1次,检查结果要与前1个月的结果做比较,如果发现下列情况,应去医院咨询检查:①双侧乳房不对称;②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较前变硬,呈片膜状改变,且与月经周期无关;③乳房皮肤有诸如水肿、凹陷、不完整等;④乳房有溢液、凹陷;⑤乳晕区有“湿疹样”改变。

3.三级预防

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止临床并发症不恰当的发生或过早死亡。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积极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一些发展中国家有30%~80%的乳腺癌患者到晚期才被诊断。因此努力改变乳腺癌三级预防的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危险因素

月经初潮早、第1胎生育年龄晚和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

1)婚姻

未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事实表明修女、独身妇女,结婚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

2)初产年龄

生育因素中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最有关的是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初产年龄早会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足月妊娠对发挥保护作用是必需条件。初产年龄越早,危险性越小。20岁以前第一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第1胎足月生产的30岁以上者的1/3,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3)产次

最近多数研究者认为产次的确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Leon1989年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结论是:产次大于或等于5次与只有1次生产者相比,危险性为0.6。同时少数研究者报道多产次的保护作用仅仅是对50%以上可能患病的妇女起作用,对年轻者、多产次反而增加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4)哺乳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第一次生产后哺乳期长则乳腺癌危险性降低,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可能是哺乳推迟了产后排卵及月经重建,并使乳腺组织发育完美。

5)人工绝经

卵巢切除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卵巢切除的年龄越小,危险性越低,在35岁以前切除卵巢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45~54岁自然绝经妇女的1/3,这种保护作用可保持终生。

6)月经史

初潮年龄小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17岁的2.2倍,通常认为初潮年龄推迟1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20%。月经规律年龄小,乳腺癌的危险性大,1年内规律者比5年才规律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2倍。

初潮年龄与少儿期的营养、饮食有密切关系,随着儿童期营养改善,月经初潮逐渐提前,这一现象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有关。

绝经年龄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45岁绝经比50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30%,还有人认为45岁绝经比5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50%。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性大,绝经后乳腺癌的危险性小,绝经后仅是绝经前患乳腺癌危险性的1/6。人工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降低,更年期长,月经不规律长的妇女,乳腺癌危险性增加,行经中妇女患乳腺癌发病率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患乳腺癌的妇女,循环雌激素浓度比普通人高2倍。

7)体重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绝经期前妇女的体重增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关系不大。

8)脂肪饮食饮

食习惯改变,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改变内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及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脂肪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提高,可能与脂肪加速儿童期生长发育,提前性早熟,使乳腺上皮细胞较早暴露于雌激素及催乳素中,增加癌变机会有关。脂肪还能增加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可能有增加垂体释放催乳素的作用。另外,脂肪代谢旺盛,胆固醇代射高,转化率高,卵巢以外的雌激素增加。

9)乳腺癌与电离辐射的关系电

离辐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其危险性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10)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的关系

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时,与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有关,这些良性疾病可增加致癌或促癌物质的易感性。此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1)乳腺癌与家族关系妇

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其危险性又与家属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及单、双侧有关。一级直亲家族绝经前患乳腺癌如为单侧,其家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3.0,如为双侧,其危险性为8.0;一级直亲家族绝经后患乳腺癌如为单侧,其家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1.5,双侧则危险性为4.0。

老年人乳腺癌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病

包括乳腺小叶增生和慢性囊性增生病,前者多为生理性,与月经有明显关系,乳痛和肿块在月经来潮后明显消失。后者在月经后乳痛和肿块消失不明显,乳房仍可能触及质韧软似毛线团样增生组织或片膜状、颗粒样增生块。

2.乳腺纤维腺瘤

一般见于18~25岁青年妇女,常伴有月经不调,近年来30~40岁妇女发病率较高。肿块不痛,光滑,多为单个,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无皮肤粘连,腋部无淋巴结肿大。

3.导管乳头状瘤

常见乳晕旁有小肿块,挤压时有溢液,一般呈浆液性或带有血色。可分为大、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可疑时应做细胞学检查,或做活体组织学检查。

4.乳房结核

年轻妇女多见,常伴有结核病临床表现,肿块韧或软,或溃破流液,细胞学检查可以确诊。

5.浆细胞乳腺炎

可作乳头溢液细胞涂片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老年人乳腺癌饮食保健

1.低脂肪膳食

谷物及全谷食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脂牛奶、干酪或酸牛奶,家禽、鱼、瘦肉、鸡蛋(每天1个左右),豆类(干菜豆和豌豆)。

2.努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正常体重

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减少糖、甜食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酒精、啤酒和葡萄酒的饮用量,细嚼慢咽,适当运动。

3.膳食中增加纤维量

选择含纤维较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及谷类食物、豌豆、干菜豆、土豆及种子等,皆为良好纤维来源。

4.低脂、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膳食

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等。少吃黄油、酥油、奶油、人造奶油、椰子油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尽量烘、烤、烧、煮或炖食物。

5.饮酒有节制

每天最多饮1次含酒精的饮料(混合饮料、葡萄酒或啤酒)。

6.减少糖的摄入量

包括蜂蜜和糖浆、含糖食品、软饮料、冷饮等。新鲜水果不限。

7.减少钠的摄入量

品尝食物的天然味道那是最甘美的,不要食用预先加盐的食物,如午餐肉、腌制食品、调味番茄酱、芥菜、调味品、酱油、油炸马铃薯、咸味坚果仁及椒盐卷饼等。要清楚食物中的钠或谷氨酸钠(味精)的含量,用新鲜调料和草本五香调味品,多吃酸性食品如柠檬汁、酸橘汁,用醋做调味品。

8.减少用木炭烤的食物量

9.家常白菜防乳腺癌

科学家研究发现中国、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妇女低得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她们常吃白菜(大白菜、郑心菜等)。白菜中含一种化合物叫吲哚-3-甲醇,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关的雌激素,妇女每天吃一磅白菜就能吸收500mg这种化合物,从而使体内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多,这种酶能帮助分解雌激素,因而能防治乳腺癌。

10.常食海鱼可防癌

海洋里的鱼很少得癌症,如鲨鱼可能是一种终生不患癌症的海洋动物,有人给鲨鱼注入大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也不会使鲨鱼诱发癌症。是因为鲨鱼体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同时还能分泌强烈的抑癌物质。将鱼皮中含有的白细胞素植入患癌的老鼠体内,可使老鼠的癌瘤消失;据分析,这是因为白细胞素激发老鼠的淋巴细胞杀死了癌细胞,因此多吃海鱼可以防癌治癌。

胸腔积液,黄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