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蛙粪霉病(蛙粪霉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白细胞增多 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皮肤粘连 皮下结节 结节
  蛙粪霉病(basidiobolomycosis)是由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蛙粪霉科中的固孢蛙粪霉所引起,首例由印度尼西亚于1956年报道。
典型症状:白细胞增多 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皮肤粘连 皮下结节 结节

一、症状

感染为逐渐增大的皮下结节,入侵门户不明,部分病例发病前与昆虫叮咬有关,可能是节肢动物作传播媒介。皮下结节较坚硬,边界清楚局限,触摸可活动,表面皮肤萎缩,伴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不发生溃疡,偶尔可与下方皮肤粘连但不与肌肉筋膜粘连,结节可肿大累及整个肩部、臂部、躯干上部、面、颈及整个腿部和臀部,个别病例可累及肝、肠等内脏器官及肌肉。局部淋巴结不受累,未发现经血液、淋巴管播散的报道。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

2.直接镜检 与耳蛙粪霉病相同。

3.真菌培养 固孢蛙粪霉的镜下结构在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结构,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孢子。

一、发病原因

蛙粪霉病是由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蛙粪霉科中的固孢蛙粪霉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入侵门户不明,部分病例发病前与昆虫叮咬有关,可能是节肢动物作传播媒介。感染为逐渐增大的皮下结节,皮下结节较坚硬,边界清楚局限,触摸可活动,表面皮肤萎缩,伴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不发生溃疡,偶尔可与下方皮肤粘连但不与肌肉筋膜粘连,结节可肿大累及整个肩部、臂部、躯干上部、面、颈及整个腿部和臀部,个别病例可累及肝、肠等内脏器官及肌肉。

1.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3.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本病的鉴别应和其他真菌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故应和体癣相鉴别,体癣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有明显的瘙痒,同时可伴有皮肤的少许脱屑,皮屑做病理学检查可以看见孢子和菌丝。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诸多相似性,但病理学检查以及真菌定型检查可以明确鉴别。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瘙痒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